衮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古文: 𧚹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古本切,音滚──天子服也。
《正韻》:龍衣法服也。
《說文》:天子享先王,卷龍繡于下幅,一龍蟠阿上向。
《詩・豳風》:我覯之子,袞衣繡裳。
《周禮・天官・司服》:享先王則袞冕。〔註〕兗,龍衣也。
《儀禮・覲禮》:天子袞冕負斧扆。〔註〕袞衣者,裨之上也。
例又,與卷通。
《禮・王制》:三公一命卷。〔註〕卷,俗讀也,其通則曰袞。
例又,袞袞。
《晉書・王戎傳》:裴頠論前言往行,袞袞可聽。
例又,《韻會》亦作裷。
《荀子・富國篇》:天子袾裷衣冕。
例通作袞。
《荀子・富國篇》天子袾裷衣冕。通作袞。
謹照原文通作袞改與袞同。
注解
〔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衮〕字拼音是gǔ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衣、公,五行属木。
〔衮〕字造字法是衮为“袞”的俗字。形声。从衣,公声。本义是画龙于衣。也指古代帝王或三公(古代最高的官。
〔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ǔn] ⑴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