罧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廣韻》:所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疏簪切,𡘋音森。
《說文》:積柴水中聚魚也㊟。
例又,《廣韻》同「槮」。
《爾雅・釋器》:槮謂之涔。〔註〕今之作槮者,積柴木于水中,魚得寒,入其裏藏隱,因以薄圍捕取之。〔疏〕槮、罧,古今字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所禁切,音滲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斯甚切;《集韻》:斯荏切,𡘋音沁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犁針切,音林──義同。
注解
〔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网部。
〔罧〕字拼音是shē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罒、林。
〔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ēn] ⑴ 把柴堆在水里以捕鱼:“~者扣舟。”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