𥬔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廣韻》:去魚切;《集韻》:丘於切,𡘋音虛。
《說文》:飯器。
《儀禮》〔註〕:笲,竹器而衣者,其形蓋如今之筥、𥬔蘆矣。揚子《方言》〔註〕:𥬔,盛餠筥也。
例又,《玉篇》:關也,山谷遮獸器也。
例《集韻》本作厶。
注解
〔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𥬔〕字拼音是q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去。
〔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] ⑴ 𥬔𥰠,即𠙴卢,筲箕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“𥰠,南楚謂之筲,趙、魏之郊謂之𥬔𥰠。”⑵ 山里遮拦禽兽用的障碍物。《玉篇•竹部》:“𥬔,關也,山谷遮獸也。”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