竘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說文》──丘羽切──《廣韻》:驅雨切;《集韻》:委羽切,𡘋區上聲──健也、匠也。
《逸周書》有竘匠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果羽切,音矩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玉篇》:丘垢切;《廣韻》:苦后切;《集韻》:去厚切,𡘋音口。
《博雅》:治也。一曰巧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竘,貌治也,吳越飾貌爲竘,或謂之巧。〔註〕竘謂治作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許后切,音吼──義同。
注解
〔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立部。
〔竘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ǔ、kǒ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立、句。
〔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ǔ] ⑴ 雄伟:“(匠人)受令而为室,其始成,~然善也。”⑵ 匠人。㈡ [kǒu] ⑴ 治。⑵ 巧。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