𢄐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莫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謨蓬切,𡘋音蒙。
《玉篇》:衣巾也、覆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大巾謂之𢁥。嵩嶽之南,陳潁之閒亦謂之𢄐。
《廣韻》:𢄐縠蓋衣也。
例又,通作蒙。
《史記・淮南王安傳》:如發蒙耳。〔註〕韋昭曰:如蒙巾,發之甚易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一曰下𠛬墨𢄐。𢄐,巾也,使𠛬者不得冠飾。
音又,《廣韻》:莫弄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蒙弄切,𡘋音艨──義同。
例《集韻》或作幪。
注解
〔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𢄐〕字拼音是m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冡。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