𡥈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:古肴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居肴切,𡘋音交。
《說文》:放也,謂放效也。
音又,《玉篇》:公孝切;《廣韻》:古孝切;《集韻》:居效切,𡘋音敎──義同。
音《說文》:𡥈在子部,从爻聲。戴侗謂:𡥈,人子之達道也,非但事老;隸書既興,爻與老譌,故分爲二字。
《正字通》因之,以𡥈與孝同,遂謂專訓倣效爲誤。
〇〔按〕《易・繫辭傳》:爻也者,效天下之動者也。又曰: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𡥈既从爻,自當專訓效。今仍依《說文》──古肴切──訓放效爲是。
注解
〔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子部。
〔𡥈〕字拼音是ji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爻、子。
〔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ào] ⑴ 仿效。《説文•子部》:“𡥈,放也。”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