孌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古文: 𡢛
音《唐韻》:力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力轉切;《正韻》:盧轉切,𡘋音臠──婉孌,美好貌。
《詩・曹風》:婉兮孌兮。又,從也。
例又,順也、慕也。
《詩・小雅》:思孌季女逝兮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力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龍眷切,𡘋音戀──義同。別作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盧九切,音鸞──女字。
音又,謨還切,音蠻──義同。
注解
〔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。
〔孌〕字拼音是l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龻、女。
〔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uán] ⑴ 同“奱”。《集韻•傳韻》:“奱,或作孌。”⑵ 女子人名用字。《集韻•桓韻》:“孌,女字。”㈡ [luǎn] ⑴ 美好貌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孌,好也。”⑵ 顺从。《廣韻•線韻》:“孌,順也。”㈢ [liàn] ⑴ 思慕。后作“戀”。《説文•女部》:“孌,慕也。”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