瘉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:以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勇主切,𡘋音庾。
《說文》:病瘳也。〔徐曰〕今別作愈,非是。
《玉篇》:小輕也。
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漢王疾瘉。〔釋文〕瘉,病差也。
例又,《廣韻》:病也。
《詩・小雅》:父母生我,胡俾我瘉。〔傳〕瘉,病也。〔又〕不令兄弟交相爲瘉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羊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容朱切;《正韻》:雲俱切,𡘋音兪。又,《韻會》:兪戍切;《正韻》:羊茹切,𡘋音裕──義𡘋同。
音又,賢也。〈晉語〉:東方之士孰爲瘉。〔註〕瘉,賢也。〔釋文〕瘉,羊茹反。
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不猶瘉於野乎。
注解
〔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瘉〕字拼音是y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俞。
〔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ù] ⑴ 同“愈”。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