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五的词语

共 1423 条词语 ,只显示前10页 ,当前第 5 页

  • 十分惺惺使五分

    shí fēn xīng xīng shǐ wǔ fēn

    见“十分惺惺使九分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十浆五馈

    shí jiāng wǔ kuì

    典出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子列子之齐,中道而反,遇伯昏瞀人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龙飞九五

    lóng fēi jiǔ wǔ

    指即天子位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南五祖

    nán wǔ zǔ

   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,即北宋张用成(号紫阳)、石泰(号杏林)、南宋薛道光(号紫贤)、陈楠(号翠虚)和白玉蟾(号海琼子),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。参阅明王圻《续文献通考》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七宝五味粥

    qī băo wǔ wèi zhōu

   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,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,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七贵五侯

    qī guì wǔ hòu

    泛指权贵显宦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跑五方

    păo wǔ fāng

    旧时一种迷信,几个人扮了鬼卒,开了花脸,拿着钢叉,往各处奔跑,算是驱逐野鬼的意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蟾光

    sān wǔ chán guāng

    农历十五夜的月光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

    sān wǔ

    ①.谓十五天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以三五而盈,三五而阙。”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。②.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。③.谓十五岁。④.指三十年和五百年。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,五百年一大变。⑤.指三皇五帝。⑥.指三王五霸。⑦.指三辰五星。⑧.指三正五行。⑨.指三才五常。⑩.指三所五位。⑪.指三田五脏。⑫.九宫术谓三生五死。⑬.指参宿和昴宿。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:“嘒彼小星,三五在东。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毛诗上》:“三五,举其数也;参昴,着其名也。”旧说以“三五”指心宿和柳宿(噣)。毛传:“三,心;五,噣。四时更见。”⑭.晋时征人服兵役,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,后因称发人征役为“三五”。⑮.约举之数。表示数目不多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夕

    sān wǔ xī

    同“三五夜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七言诗

    sān wǔ qī yán shī

    诗体的一种。一首中杂用三、五、七言为句。始创于唐·李白《三五七言》诗:“秋风清,秋月明。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相思相见知何日,此时此夜难为情。”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夜

    sān wǔ yè

    农历十五日夜晚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门

    sān wǔ mén

    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,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“三五门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五之隆

    sān wǔ zhī lóng

    三皇五帝之盛世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朝五日

    sān zhāo wǔ rì

    三、五天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士五

    shì wǔ

    见“士伍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十五时

    shí wǔ shí

    《淮南子·天文》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,名称是:晨明、朏明、旦明、蚤(早)食、宴食、隅中、正中、小还、?时、大还、高舂、下舂、县(悬)车、黄昏、定昏。参见“十二时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七五三

    qī wǔ sān

    一种锣鼓调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荒五月

    sān huāng wǔ yuè

    指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期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荤五厌

    sān hūn wǔ yàn

    泛指荤腥食物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阳五会

    sān yáng wǔ huì

    中医术语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三一回五一回

    sān yī huí wǔ yī huí

    犹言三番五次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四律五论

    sì lǜ wǔ lùn

    佛教重要经典。四律:一、《十诵律》,六十一卷,后秦弗若多罗译;二、《四分律》,六十卷,后秦佛陀耶舍译;三、《僧祇律》,四十卷,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;四、《五部律》,三十卷,南朝宋佛陀什等译。五论:一、《毘尼母论》,八卷,本名,《毘尼母经》,失译;二、《摩得勒伽论》,十卷,南朝宋伽跋摩译;三、《善见论》,十八卷,南朝齐伽跋陀罗译;四、《萨婆多论》,九卷,失译;五、《明了论》,一卷,南朝陈真谛译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破败五鬼

    pò bài wǔ guǐ

    五鬼是星命家所称恶煞之一,遇之不利,故称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上咸五,下登三

    shàng xián wǔ , xià dēng sān

    意谓汉德浩荡,等同五帝,而居三王之上。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方将增泰山之封,加梁父之事,鸣和鸾,扬乐颂,上咸五,下登三。”裴骃集解引韦昭曰:“咸同于五帝,登三王之上。”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:“五帝之德,汉比为减;三王之德,汉出其上。故云'减五登三'也。”后引作“上咸五,下尊三”,用以形容自命不凡,目空一切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四五运动

    sì wǔ yùn dòng

    又称“天安门事件”。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,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。3月下旬起,全国各大城市群众冲破“四人帮”的禁令,纷纷举行悼念活动。与此同时,北京人民也自发地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、送花圈、贴传单、作诗词,悼念周恩来,拥护邓小平,声讨“四人帮”。4月4日,到天安门广场悼念的群众达二百万人次。5日,群众与部分民兵、警察和战士发生严重冲突,遭到殴打和逮捕。随后群众的革命行动被诬为“反革命政治事件”。这个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。1978年12月,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宋五嫂

    sòng wǔ săo

    南宋初临安(今杭州)西湖一酒家妇名,善作鱼羹。宋高宗为太上皇时,曾游西湖食其鱼羹,因而声誉大振。据传,现在西湖名菜醋鱼即系宋五嫂遗制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将

    wǔ jiāng

    古代称北极星周围五个星座为五将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箭

    wǔ jiàn

    风水家言恶风、恶水、恶土、恶石、恶木、皆如箭之伤人,谓之“五箭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谏

    wǔ jiàn

    五种进谏方式。名目略有不同。五位谏臣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郊

    wǔ jiāo

    谓东郊、南郊、西郊、北郊、中郊。古代礼仪,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。立春之日,迎春于东郊,祭青帝·句芒;立夏之日,迎夏于南郊,祭赤帝·祝融;立秋前十八日,迎黄灵于中兆,祭黄帝·后土;立秋之日,迎秋于西郊,祭白帝·蓐收;立冬之日,迎冬于北郊,祭黑帝·玄冥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交

    wǔ jiāo

    五种非正道的交友。指势交、贿交、谈交、穷交、量交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讲四美三热爱

    wǔ jiăng sì měi sān rè ài

    我国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。详“五讲四美”、“三热爱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教

    wǔ jiào

    五常之教。指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。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。唐人对司徒的别称。佛教语。华严宗判教为五,即小教、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峤

    wǔ qiáo

    犹言五岭,即大庾岭、骑田岭、都庞岭、萌渚岭、越城岭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节

    wǔ jié

    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五声的节奏。古代以五行配四时的五个季节。即春、夏、季夏、秋、冬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诫

    wǔ jiè

    见“五戒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戒

    wǔ jiè

   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应遵守的五项戒律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妄语,不饮酒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斤手

    wǔ jīn shǒu

    谓樵夫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博士

    wǔ jīng bó shì

    教授五经的学官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京

    wǔ jīng

    指唐代的中京长安、东京洛阳、西京凤翔、南京成都、北京太原。指唐时渤海的上京龙泉府、中京显德府、东京龙原府、南京南海府、西京鸭渌府。指金的上京会宁府、东京辽阳府、北京大定府、西京大同府、南京开封府。指辽的上京临潢府、东京辽阳府、中京大定府、南京析津府、西京大同府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禁

    wǔ jìn

    古中医指患气病、血病、骨病、肉病、筋病者,应分别禁食辛、咸、苦、甘、酸五类食物,谓之“五禁”。即五戒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

    wǔ jīng

    五部儒家经书,即易、书、诗、礼、春秋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库

    wǔ jīng kù

    对博通五经的人的美称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魁

    wǔ jīng kuí

    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,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。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,故称五经魁。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,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。亦省称“五魁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魁首

    wǔ jīng kuí shǒu

    即五魁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解元

    wǔ jīng jiè yuán

    称科举乡试中以五经中式的特优者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旌

    wǔ jīng

    指印度古因明学(即逻辑学)的五段推理法,后为新学三段推理法所代替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茎

    wǔ jīng

    相传为颛顼时乐歌名。犹五形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笥

    wǔ jīng sì

    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边韶》:“腹便便,五经笥。”言其腹中装满经学,有如藏五经的竹箱,后用以称精通经学的人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经师

    wǔ jīng shī

    汉代教授五经的学官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浄

    wǔ jìng

    1.佛教语。谓色界四禅天中已证小乘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“五净居天”。即无想天,无烦天,无热天,善见天和色究竟天。 2.佛教语。特许信众食用的五种肉食。即火净、刀净、爪净、蔫乾净、鸟啄净。见《毗奈耶杂事》卷三六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九国耻

    wǔ jiǔ guó chǐ

    1915年5月9日,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,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。以后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。另有以日本提出的最后通牒日期5月7日为国耻纪念日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精舍

    wǔ jīng shè

    佛教语。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场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鸠

    wǔ jiū

    相传少皞时掌治民的五官的合称。复姓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絶

    wǔ jué

    “五言绝句”的简称。见“五言诗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局

    wǔ jú

    唐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:掖廷、宫闱、奚官、内仆、内府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剧

    wǔ jù

    谓数道交错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绝

    wǔ jué

    “五言绝句”的简称。见“五言诗”。 [查看详情]

  • 五君

    wǔ jūn

    指魏·晋时名士阮籍、嵇康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。 [查看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