鄩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徐林切,音尋──地名。
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寒浞使澆用師滅斟灌,及斟鄩氏。〔註〕北海平壽縣有鄩亭,今萊州濰縣卽斟鄩。
例又,周邑。
《左傳・昭二十二年》:周子朝之亂,二師圍郊,癸卯,郊鄩潰。〔註〕河南鞏縣西南有地,名鄩中。
例又,姓。
《左傳・昭二十二年》:鄩肸伐皇。〔註〕鄩肸,周大夫。
《左傳・昭二十二年》周子朝之亂,二師圍郊,癸卯,郊鄩潰。
謹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三年。周子朝之亂改正月壬寅朔。
注解
〔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鄩〕字拼音是x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尋、⻏,五行属火。
〔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ún] ⑴ 中国春秋时周邑名,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。⑵ 古国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潍坊市境。⑶ 姓。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