灼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音《唐韻》:之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職略切,𡘋音酌。
《說文》:炙也。
《玉篇》:熱也。
《廣韻》:燒也。〈魯語〉:如龜焉,灼其中,必文於外。
《前漢・霍光傳》:灼爛者,在於上行。
例又,《玉篇》:明也。
《書・洛誥》:無若火始燄燄,厥攸灼敘,弗其絕。又,〈立政〉:我其克灼知厥若。
例又,《玉篇》:灼灼,花盛貌。
《詩・周南》:灼灼其華。
例又,揚子《方言》:灼,驚也。〔註〕猶云恐𤋲也、煎盡也。
《後漢・楚王傳》:既知審寔,懷用悼灼。
音又,《唐韻正》:之邵反──同「炤」。
《禮・中庸》引《詩》「亦孔之炤」作「亦孔之灼」。
〇〔按〕今文作昭。
例又,《越絕書》「灼龜」作「炤龜」。
注解
〔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灼〕字拼音是zh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勺,五行属火。
〔灼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勺声。本义是烧,灸。
〔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ó] ⑴ 烧,炙⑵ 明白透彻⑶ 鲜明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